时间:2024-06-19 10:54:25 点击:177
被爱是人的本能需要。每个人都会有情感需求,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存在相互吸引是必然的。当然,家长担心孩子爱的不理智不成熟也是情理之中。在爱的荒原上的孩子最容易步入早恋的歧途。家长不能乱了寸,而要以平常、坦然之心对待孩子的早恋,多关心孩子。
一、文化课学习和思想行为的固化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思想阶段一般在孩子进校后2到3个月后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这不代表孩子就彻底变好了,因为冰冻尺非一日之寒,养成好的习惯和形成好的思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固化。但考虑到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年龄,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从第三个月开始安排孩子在进行行为和思想固化的同时开展文化课学习。
二、终生的后续跟踪服务
为我们学员提供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指导服务,协助家长和学员解决今后任何时候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心理困惑,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注:学生随时可报名参加训练,随到随学,训练期分为暑假,寒假班,半年班,一年班,在校期间与心理老师和生活老师同吃同住,训练时间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灵活调整,
教育孩子用打骂的方法对不对?
教育孩子用打骂的方法不对。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家长常用的方法。虽然家长打骂孩子目的是为了孩子有好的改变。但对于孩子来说,打骂就意味着受到了恐吓,很容易紧张、恐惧,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越打自制力越差,因为打骂孩子只是用外力教育孩子,效果并不长久,家长打骂孩子只会让他越来越不争气。
为什么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1、孩子内疚感消失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时,你好好安慰并引导的时候,孩子一般就会趴在你怀里掉眼泪或点头沉默,这其实是孩子内疚的表现。而当你用粗暴的方式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内心的内疚感就会消失,并会激起逆反情绪。
2、孩子更容易出现讨好型人格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更害怕犯错,不敢去尝试,自己有想法也不敢表达出来,长期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就是在各种事情中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随意附和别人的观点,面对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不知道反抗。有时候甚至是别人的错误,他们也会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
3、孩子容易憎恨家人
在孩子的思维中永远都是很直白的,他们认为父母打骂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既然父母不爱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做出一些事情来报复家人。于是,孩子不是误入歧途就是到处闯祸让家人不省心。
4、容易出现*倾向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倾向,他们会把自己身上受到的伤害加倍地从别的地方讨回来,甚至还会出现打骂父母的行为。等孩子到了反抗的年龄时,他就会用*来反抗父母的教育,甚至这种*行为还会延长到孩子的成年时期。
5、造成孩子性格怯懦
孩子经常面对打击与谩骂,会产生无助和绝望的心理。如果孩子在用他的方式探索世界时做了让你生气的事情,而遭到你的打骂,长期以往,他就会形成做什么事都是错的的心理,遇事就喜欢逃避,面对困难则会畏缩不前。
6、造成孩子自卑型人格
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受到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如果家长长期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糟糕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慢慢变得没主见,长大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