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13:15:38 点击:225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孩子思维方式、性格养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给叛逆期一个学术的定义,应该是由孩子转向承认的心理过渡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这是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
一.心理课: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心理暗示。
二.感恩课:感恩录像视频、感恩文章学习及感悟、体验{角色互换体验}
三.励志课:听励志大师讲座、励志文章学习及感悟。
四.国学教育:《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
五.法制安全教育:1.法制视频录像、经典案例分析2.交通、消防、地震、用电、网络安全教育。
六.赏识教育:自我赏识、魅力登场、快速反应、握手训练、八仙过海、疯狂口才。
七.文化课辅导:一对一文化课辅导。
八.意志力训练:队列训练、左手练字、书中找字、拼报纸、数大米、左手夹黄豆。
九.拓展游戏:如携手并进、驿站传书、夺宝奇兵等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之类团队游戏。
十.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危害:
1、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家长们在打骂孩子的时候,会专门挑孩子的手或者屁股这一些不容易受伤的地方打,觉得这算不上是体罚,也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但事实上这种中度的体罚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会导致孩子成年之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变得更高。
2、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经常遭到打骂的孩子,安全感会非常的缺失,容易导致他们的性格自卑,敏感,多疑,长大之后也容易缺乏自信,如果做错事很有可能因为害怕被打骂而畏手畏尾,缺乏承担后果的勇气和担当。
3、阻碍孩子智力发育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更聪明,但在打骂教育之下,孩子的智力发育是会受阻的,因为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没有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智商平均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高出5分。
4、容易导致孩子*倾向
如果说孩子长期都遭受*对待,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认为*是解决事情的唯一途径,所以当他走入社会面对世界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倾向于用*去解决问题,相比之下,这一些在打骂式教育当中成长的孩子,出现*倾向的可能性会更大。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原因:
1、不想花费心思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不愿意花费很多的心思用于教育孩子上,在他们眼中“苦口婆心”的温和地和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十分麻烦,没有打骂的这种方式方便。所以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觉得只要把孩子打到听话,那么自己便不需要再花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孩子了。
2、认为打骂的方式效果更加显着
有的父母认为长期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没有办法及时看到成效,而打骂式教育的短期效果却十分显着。只要孩子犯错或是不听话,只要上手打一顿再骂一通,孩子就会变得老实起来,这简直就是不愿意为孩子多花心思的父母的首选教育方式。
3、想要树立威严的父母形象
有的父母想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的父母形象,而打骂可以让孩子快速拥有对父母的惧怕与敬畏,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他们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讲道理并不足以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教育观点,所以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提升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殊不知得到的是孩子对自己的恐惧。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