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13:14:51 点击:157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第一方面,开设的课程基础课程。心理疏导课,感恩课,励志课,意志力课,自信心课,国学课,室内室外拓展课,社交礼仪课劳动体验课等等,这些课程的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变得懂事听话、懂得感恩、意志坚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孩子们树立目标,挖掘孩子们的内在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自动自发自觉的去努力去行动。
第二方面,室内外拓展训练。以体验式的矫正教育课程为主,辅助以基础课程。目的是帮助孩子们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从点滴开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感恩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第三方面,一对一深度心理交流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叛逆、网瘾、厌学、逃学、早恋、自私、自卑、自闭、离家出走、人格异常、打架斗殴、*倾向、奢侈消费、亲情冷漠等众多青少年常见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自残、自杀,引导孩子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爱好学习、阳光自信。
第四方面,父母课堂,初心就是培训家长,教育孩子。培养出好家长,相当于在改变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而当一个孩子长大一点,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保留和长养内在的心性。俗话说:根正苗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教育孩子的根就是父母,如果根长好了,就会枝繁叶茂,所以说父母课堂是多么任重道远的事情,担负起了培训父母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步入社会,安身立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今年14岁不想上学怎么办?
1、调整期望,面对现实
面对孩子厌学,家长首先要调整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和要求,不把成绩看成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实际问题,积极帮助孩子克服压力,重新拾起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慢慢疏导、帮助孩子
对于十四岁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其实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厌学都是情绪性的,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波动很大,又还没有学会自我调节,所以内心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一开始就要发现苗头,然后慢慢疏导。所以在心里一定要告诉自己,目前孩子厌学的情绪已经产生,就要先接受,孩子需要的是实际的帮助,而不是这种表面化的督促学习。
3、包容赏识,做孩子的“底牌”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孩子,要始终让孩子看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当孩子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时,家长更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放松心情,以轻松的姿态去面对学习。
4、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当孩子不断失败,无法成功的时候,他就会丧失继续奋斗的动力。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家长可以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做,当孩子答对的时候,家长要毫不吝惜地夸奖孩子,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也是不错的选择。
孩子今年14岁不想上学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过度唠叨、责骂、嘲讽甚至用拳头或不切实际的方式增加学习量,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演变成厌学情绪。
2、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太大。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在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可以说好学生比差生优越,每次考试都会让中等成绩的孩子很焦虑,怕不注意成绩,落后到差生区。而且学习压力太大,课程太多,孩子学不到,就像罐子里的海绵。
3、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有些青少年过于追求高分数、性格孤僻或者害怕与他人沟通,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会引起青少年厌学的出现。
孩子今年14岁不想上学的表现:
1、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明显下降,他们不能坚持长时间的学习,也不能集中精力复习,考试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缺乏学习兴趣:厌学的学生很少去参加学校的活动,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学习兴趣极度低落。
3、缺乏学习动力:厌学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他们都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做作业,也不愿意参加考试。
4、缺乏学习自信:厌学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他们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敢参加辩论活动,也不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害怕被别人批评,甚至不敢参加考试。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就更不应该打骂孩子了。因为他们已经即将成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和父母身体对抗的情况。如果亲子关系变得那么紧张,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是仇恨父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