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17:54:40 点击:160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有耐心、理解、包容和体谅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慢慢再引导到学习或是生活中来。
入学阶段
心态调整融入集体自我剖析态度转变自我接受
过渡阶段
行为规范礼节礼貌内务卫生思想品德量化评比
调整阶段
励志之路自信阳光知识力量适应能力感恩之心
巩固阶段
学业规划家庭规划成长规划思想规划能力规划
政治教育课:
政治教育注重生命的蜕变。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孩子三观,婚恋观、金钱观、财富观、荣辱观,解决孩子的认知偏差。校正孩子的认知,是教育孩子的最核心的基石理念。
国学传统课:
通过学习国学,让青少年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建立“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告诉孩子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解决青少年亲情淡薄不懂感恩,让孩子知冷暖、懂人情世故。思想决定行为,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军事训练课: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通过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成为思想过硬、知识全面、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合格人才。
文化艺术交流:
探讨辩论,通过辩论会、音乐熏陶、美术欣赏等一系列课程开发青少年潜能,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力。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把美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才能不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强化美育育人实效,用美育助力青少年追求未来美好生活。
学能训练课: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优化学能综合训练法,通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和情商训练这五大体系,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水平,成为孩子的听课助手,考试利器和情商导师。
心理疏导:
青春期心理教育、情绪情感教育、自我认识教育、沟通技能教育、人际适应能力教育、人格魅力教育、意志力教育、挫折教育等。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青少年在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接纳自己,学习社交技能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相信的力量,培养责任心和青少年的归属感与被接纳感,从而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社会实践:
通过团体游戏、劳动教育、生活体验等从思想到行为全新的塑造孩子。完善孩子的人格健全,让孩子学会生存能力,知冷暖、懂人情世故,接人待物,懂得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青少年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青少年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青少年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解决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身心灵教育课:
关注青少年成长,帮助社会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了解自身优点,更积极客观的看待缺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锻炼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给予青少年内在动力,搭载内在工程建设,搭建孩子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建设,让孩子内心获得动力,成长为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孩子沉迷手机不写作业该怎么办?
1、我们要一步一步来,要给孩子讲清楚,手机可以玩儿,但是要有时间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段他随便玩,我们不去干预他,不要让他形成心理压力。但是必须讲好,有游戏的时间段,也一定要有学习的时间段,在游戏的时间段家长不干预,随便玩,但是在学习的时间段,也要全力学习,不能对付。
2、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孩子本来就对手机有依赖,只要孩子在,就不要随便拿出手机玩。一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不太适应,学习的时候没那么认真,但是家长不要着急,慢慢来,这个时候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你需要反复地跟他沟通,他有可能会反复耍赖,不好好学习,总惦记游戏,这就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和爱心,家长必须稳住,慢慢地去跟他沟通,只要养成习惯了,他在心理上也就接受了。
3、家里面应该有足够数量的书籍,书籍的类型可以多样,比如有漫画,有小说,也有科普类的,反正多备一些类型,孩子不玩手机,就一定要被其他的活动所替代,阅读是必须的一种活动,阅读也会有很多的乐趣在里面,只不过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你需要帮他找出来合适的书籍,当他慢慢喜欢看书之后,至少可以用看书的时间来代替一部分玩手机的时间。
4、考虑用运动来代替手机游戏,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特别是有对抗项目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等,这些都是健康的游戏,在这样的一个运动之中,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他会跟自己的小伙伴形成一个团队然后去对抗另一个团队,可以加深友情,同时又能锻炼身体,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1、研究报告指示,玩手机的时间与成绩下降成正比,但是成绩下降的时间发生度在前面多一些,即是说,很可能是因为某个成绩考得不理想,可能被同学笑,老师责备等等,后面几天玩游戏的时间多了,就发生了上瘾、沉迷的现象,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2、单身家庭,或者家里人吵架了之类的情况,孩子就容易想得到手机的陪伴,从而上瘾。也可能是父母对手机时间过长,孩子受到影响导致的,要改善家庭氛围。
3、手机上各种软件使大人依赖手机,导致现在学校老师会经常在手机上留作业或辅导功课使孩子更加依赖手机,而不能做到让孩子不去接触手机。
4、长期以来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玩游戏看电视外没有什么更有趣的活动。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